
如今,人們的消費需求日益多元,旅游休閑活動可以是追尋詩與遠方,也可以是在充滿藝術氛圍的餐館吃頓晚餐,或是到菜市場體驗人間煙火。大眾旅游時代,人們的旅游訴求已從美麗風景轉向美好生活,吃、住、行、游、購、娛等每一個環節都大有文章可做。
近年來,文商旅融合的新品牌、新項目、新場景不斷破圈,它通過創新的方式將旅游資源、旅游服務和旅游體驗緊密地結合起來,為游客提供了更加豐富、個性化的旅游體驗。吸引游客的同時,還豐富了當地社區的文化生活,促進了經濟增長和文化繁榮。作為一個充滿潛力的概念,沉浸式文商旅綜合體正在重新定義微旅行的實現方式,也為旅游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面對消費不斷升級與消費主力軍愈發年輕化,傳統商業模式難以滿足消費者的休閑體驗需求。而富有藝術感的商業街區和文商旅綜合體正逐漸成為市場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作為城市新興的微旅行目的地,文商旅特色街區使城市文化有了全新展示窗口。以文化為魂,以旅游為魄,以商業為骨,它們將為新時代城市注入強勁的發展活力。

(圖片:成都遠洋太古里丨來源:網絡公開)
微旅行是指短途、短時間的旅行體驗,通常持續時間較短,通常為一天或幾天,有時甚至只是數小時。這種類型的旅行強調不必遠行,也不必花費很長時間,就可以享受旅行的樂趣和探索新地方的機會。微旅行的興起可以歸因于現代生活方式的快節奏和人們對短期休息和放松的渴望。它提供了一種靈活的方式,使人們能夠在忙碌的日程中獲得一些旅行的愉悅,注重旅行的可達性、便捷性和輕松性,適合忙碌的生活方式和短暫的休息時間,其特點具體包括:1.短暫行程:微旅行通常不需要長時間的計劃和行程,可以在周末、假日或閑暇時間內進行,無需較長的假期。2.有限范圍:微旅行通常限定在相對較近的地理范圍內,可以是城市周邊、附近的小鎮、自然景點或其他有趣的地方。3.重點體驗:由于時間有限,微旅行更側重于體驗和活動,而不是長途旅行中的廣泛探索。這可能包括參觀當地景點、品嘗當地美食、參加文化活動或戶外探險等。4.放松充電:微旅行也被視為一種放松和充電的方式,可以遠離日常壓力,享受新鮮的環境和體驗。5.可負擔性:微旅行通常更經濟實惠,因為旅行成本較低,不需要長時間的住宿和大量交通費用。
沉浸式文商旅綜合體是一種特定類型的綜合體項目,旨在為游客提供全方位、深度的體驗,同時創造商業價值,為地方經濟和文化產業做出貢獻。這種綜合體模式在吸引游客、提高地方吸引力、促進經濟增長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因此在文化、商業和旅游領域受到廣泛關注和投資。
越來越多的沉浸式文商旅綜合體成為市民乃至游客首選的微旅行目的地。總的來看,這種類型的綜合體通常包括以下要素:
1.文化體驗:沉浸式文商旅綜合體強調文化元素,可能包括博物館、藝術畫廊、文化表演場館、文化展覽、工作室等。這些文化設施旨在為游客提供文化藝術的體驗和教育機會,順應文旅發展趨勢。2.商娛體驗:綜合體中通常包括商業和零售部分,提供購物、餐飲和娛樂設施。例如精品店、餐廳、咖啡館、禮品店等,以滿足游客的購物和用餐需求,激發民眾日常游玩欲望。
3.旅游體驗:沉浸式文商旅綜合體可能本身就位于旅游目的地,或者旨在打造微旅行目的地。它可以提供一定的導游服務、旅游信息中心、特色景點、互動展覽、文化節慶等,以優化游客的旅行體驗。4.互動技術和科技元素:這些綜合體通常利用互動技術、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創新技術,以為游客提供更具吸引力和參與度的體驗。例如互動展覽、虛擬旅行、數字藝術等。5.社交屬性和活動空間:綜合體也應當包括社交空間,例如戶外廣場、活動場地、會議室、社交俱樂部等,以促進社交互動和社區活動。6.可持續性和生態友好:一些沉浸式文商旅綜合體注重可持續性和環保,通過綠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廢物處理等方式,為環境保護做出貢獻。
這個“雙節”假期,鄭州市中心喜添文旅新地標——河南首個沉浸式文商旅夜經濟綜合體“中鐵·泰和里”,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休閑游玩。該項目位于火車站商圈核心位置,面積共7.5萬㎡,通過一軸、四街區、六大主題的沉浸式街景,打造出河南首個沉浸式文商旅夜經濟場。

(圖片:中鐵·泰和里丨來源:網絡公開)
從建設概念來看,中鐵·泰和里以不同特色建筑、不同時間和空間場景以及中原民俗文化為設計元素,通過街區的置景及室內裝飾移步換景,再現了開放式街區購物的樂趣,呈現穿越時空的互動情景,凸顯市井生活氣息,處處演繹城市社交空間。整個項目包含“印巷1923、唐宋夢華、火車時代、記憶河南、時空幻城、時光文藝”六大主題街區,此次開放的為“印巷1923主題街區”。
(圖片:印巷1923丨來源:鄭州日報)
該街區整體建筑風格以上世紀二十年代為主,復刻百年前的市井文化,讓消費者沉浸在熱鬧與繁華的劇情的同時,享受美食、購物的樂趣,體驗不同風味的市井生活。
(圖片:鄭州記憶丨來源:鄭州日報)
街區包含情景演藝、換裝體驗、文創手作、地方美食、特色小吃、網紅餐廳、沉浸式劇本殺等。以復古風呈現“浪漫主義和煙火氣的交融”,沉浸式演出節目均為本土原創,從鄭州歷史挖掘能激起鄭州人民“回憶”的本地故事進行創作,接地氣,代入感強,本土文化風味濃郁,一經上演便火爆全場,吸引眾多市民前往打卡。《印巷1923》沉浸劇場生動講述鄭州人的故事,展現老鄭州的城市韻味,帶領觀眾了解鄭州這座城市的發展歷史。(圖片:沉浸劇場丨來源:鄭州日報)
假日期間,“旗袍快閃”帶你進入“印巷1923”的十里洋場,大家可傾聽留聲機中流淌的經典旋律,在旗袍和音樂的交錯中感受花樣年華。“摩登變裝派對”為你量身打造別具一格的旗袍和精致妝造,市民可穿梭在洋溢著民國風情的街道,展示屬于你的復古摩登范兒。“印巷百樂門”則用沉浸開放式的魔術互動體驗秀和快節奏無厘頭的爆笑漫才,為你帶來前所未有的復古風“喜劇盛宴”。
(圖片:魔術互動體驗秀丨來源:鄭州日報)
曹門地攤兒火鍋、衢州鴨頭、胡夫炸串、碩爺肉夾饃、御羊大爺、食酒動物、回憶往事民謠酒館等一大批充滿故事與人情味的街坊老店也匯聚在這里,讓游客體驗諸多特色美食,開啟一場融視覺、味覺、感覺為一體的美食探索之旅。
伴隨著人們消費方式的轉變,商業綜合體從初期的底商、百貨購物中心、城市綜合體,到現如今的場景體驗,已由“消費中心”逐步向為滿足人們多層次需求的“生活方式中心”進行升級,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為消費者營造更為開放、舒適而富有趣味的生活空間。
國內商業步行街起源于宋代,《清明上河圖》即為傳統生活場景的寫照。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構建的商業步行街模式為商店帶來了當時生活的繁榮。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今,經濟全球化使城市成為全球經濟和本土經濟鏈接的結合點。首先,隨著電商的迅速崛起,商業街區更加強化其主題性與體驗性,以保持其傳統商業形態的生命力。尤其在疫情后,隨著社交平臺的豐富和新生代消費群體逐漸成為消費主力,人們不再滿足于單一的購物體驗,開放式街區兼具購物與休閑雙重用途,開放、院落式的建筑形態,賦予購物之外更多的休閑體驗。同時,開放的空間形態還可滿足娛樂、文化、社交等多樣性需求,以多元場景和體驗感,形成獨特的亮點和記憶點,既滿足消費者對時尚、人性需求,還提供拍照分享的精神愉悅感,形成二次傳播。
(圖片:富有情懷的劇目丨來源:鄭州日報)
其次,開放式街區的商場室外化、中庭廣場化特征明顯,營業時間靈活,并可24小時營業,互動感、舒適度更高。歲月變遷、世紀更替,人們的商業消費需求本質和對消費空間、消費體驗的追求始終未變。回歸逛街的本質,通過開放式生態、時尚主題街區、沉浸式體驗和街巷情懷等滿足消費者對時尚、潮流、個性的需求,開放式街區商業將成為新的突破點。
從百貨大樓到“商場+超市”到Shopping Mall、步行街,憑借集購物餐飲、娛樂休閑于一體的沉浸式購物體驗逐漸受到人們青睞。伴隨消費升級,商業業態向多元化、多向性發展,從商場的線下主題巡展,到沉浸娛樂表演,以及沉浸式的主題街區、體驗式場景空間等,“沉浸式+實體商業”的模式因為場景更為多元、業態更為復合,讓用戶體驗到感官的震撼和思維的認同。相較于傳統商業空間主要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和價格,新一代城市綜合體注重從生活與情境出發,具備互動感、敘事感和社交氛圍的體驗式空間重塑,讓商業空間向美、向新延續。
(三)綠色、健康需求日益增長,購物中心向景區化發展
由于互聯網和線上營銷活動給實體商業帶來了巨大沖擊,促使商業綜合體從房東思維轉化為平臺思維。未來購物中心的核心競爭力一定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運營能力。擁有趣味性、文化性、開放性、生態性等眾多屬性的“公園式+”與商業業態融合、互動,滲透到城市中造就出嶄新的“公園+商業”綜合體生活方式。未來,“綠色”公園將成為都市人向往“置身快時代、呼喚慢生活”的理想場景,商業綜合體愈加成為滿足消費者多元生活需求的“第三空間”。城市商業空間的社交強化促進“公園里的商業”向“商業里的公園”快速轉換,將商業、自然與市民生活有機結合,構筑出一個場園互動、場街互補的商業有機體,打造舒適自然、健康好逛的“生活空間”“健康空間”。
策展式商業模式也在不斷創新以適應需求,因地制宜、因客而變的形式強勢突圍商業同質化的困境。以策展特有的“社群標簽”商業空間“展館”等商業模式的探索,必將帶來更多的場景流量,推動塑造消費新場景打破傳統思維,適應新生代消費群體的需求。在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新時代,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隨著商業空間的不斷升級,城市綜合體建設者需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強化創作新理念,“因地制宜”“因案施策”,以開放的姿態實踐探索,更好地體現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時代風貌,與時俱進地為人民創作美好的商業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