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發(fā)現(xiàn)沒,如今的商場,好像存在兩個世界:樓上人煙稀少,B1、B2卻人聲鼎沸。人潮流向的背后,其實隱藏著消費習(xí)慣的變化。
很多年輕人一進入商場,就直奔地下,“來商場就是為了吃飯的”。偶爾逛到樓上,也不多停留,“自己好像不屬于這里”,只有到了B1、B2才有一種歸屬感和安全感。一圈逛下來,消費的全是奶茶和零食,花最多的時候都沒超過200元。
靜安嘉里中心B層全新空間“饗食里”
那些人均一兩百的餐飲店,比如西貝、海底撈、小菜園,幾乎都開在商場的四、五層,不僅要和B1、B2那些做個區(qū)分,也承擔(dān)著為二、三層珠寶、服裝、化妝品店引流的重任。
但現(xiàn)在,商場和商家們發(fā)現(xiàn),從地鐵來的人流停在了B1、B2,一層來的人流直奔B1、B2,人們不往上逛了,向上引流變得越來越難。
靜安嘉里中心B層全新空間“饗食里”
對此,網(wǎng)友如此說:
每個服務(wù)員站在檔口門旁望著我,讓我覺得自己一直被參觀,恨不得快點離開。
靜安嘉里中心饗食里B2層正中央的抹茶專門店
關(guān)鍵不是在幾樓,關(guān)鍵是幾樓便宜。
現(xiàn)在B1B2也好貴啊,以前都是平價的,現(xiàn)在一個不知名的品牌一件T都是好幾百,網(wǎng)上一搜幾十塊。
上海久光百貨·B1層 美食廣場
有時候不是買不起,而是店員的眼神嚇退了一部分人,三四百的衣服又不是買不起,店員一副看不起人的樣子。
那些品牌就好好待在四五層吧!你跑下來了,價格不降,也沒人愿意光臨。倒不如順應(yīng)“經(jīng)濟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法則,你既然賣這么貴,就老老實實原地不動吧!
可以看看上海的打浦橋日月光,一開始就是只做餐飲(偶有一兩家美容唱k之類的鋪子),定位其實很明確,讓年輕人聚會的首選。
三四樓一件衣服都要大幾千,鞋子一雙大幾千,年輕人去也得消費的起啊。
沒有消費欲望是一個,另一個是消費降級影響的,第三個是電商渠道逼得線下店已經(jīng)逐漸變成了商品展示和種草,需求變化了。除非改革和調(diào)整,不然很難再達到有以前的那種成交了。
ROUROU煣煣 · 世界很蝦
結(jié)論:
1、網(wǎng)購與實體店購物的和諧共存。
雖然網(wǎng)購的崛起改變了購物方式,但實體店仍然有它獨特的魅力。
實際上,許多人在網(wǎng)購和實體店購物之間取得了平衡,以滿足不同需求。
靜安嘉里中心位置:B1+B2名稱:饗識里
購物方式的多樣性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這是一個值得慶幸的趨勢。
2、消費模式的不斷演變。
商場的B1和B2層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許多年輕人的首選購物地點。
這揭示了年輕人的消費習(xí)慣正在不斷演變,并且給商場和品牌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對于線下實體商場或門店,筆者認為應(yīng)該更多反思和沉淀,如何為客戶提供更加優(yōu)質(zhì)的服務(wù)和商品,而非強調(diào)要關(guān)閉直播帶貨。
不過,隨著網(wǎng)購和實體店購物的和諧共存,消費者仍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自由選擇購物方式,這是一個積極的變化,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芮歐百貨位置:B2 名稱:Réel Food芮食
上海其他數(shù)個同樣擁有地鐵客流優(yōu)勢的項目。2023年上海商場的地鐵層也都是茶飲小餐品牌所青睞的場地。比如:
美羅城:B1樓層成為日式零售&餐飲小食品牌的風(fēng)向標(biāo)。Kumo Kumo從這里走向全國、煥新形象的Holiland Pink受到更多關(guān)注。現(xiàn)煎日式牛肉漢堡店肉肉大米、大阪心齋橋 gram舒芙蕾的上海首店也都選址于此。同時還有可露麗Edmi Patisserie、津田卷Roru Roru等主打特色單品的新品牌。
上海日月光中心:B2樓層長期以來都受到餐飲小食品牌青睞。馬伍旺飲料廠上海首店、RollING瑞士卷首店等都相繼進駐,近期滇橄欖汁飲品品牌山野泡泡上海首店也即將在此開業(yè)。
該樓層品類和品牌選擇都很豐富,烘焙糕點品牌有蜜芝林、古早萬丹、福福餅店、KUMO KUMO、CARINO等。茶飲品牌有茉莉奶白、茉酸奶、K22.酸奶草莓、 Cococean、檸檬向右等。
龍之夢城市生活中心:B2樓層匯聚著當(dāng)下最時興的餐飲小食品牌。不僅有古早萬丹、石頭先生的烤爐等上海首店品牌,還有各種特色品類中的市場活躍品牌,比如gram舒芙蕾、中式烘焙品牌洪九公、福福餅店、匡朵厚乳酪裸蛋糕、DippinDots得意點冰淇淋、椰小小、市井婆豆沙牛乳等。
七寶萬科廣場:B1樓層人氣極高,其中“賞味市集”云集了眾多小餐品牌,既有中式風(fēng)味的街頭夜市、多幾谷煎餅、熱鹵食光等,也有馬伍旺飲料廠、茉酸奶、檸檬向右等當(dāng)前流行的茶飲,以及Drunk Baker、古早萬丹、蜜芝林、Kumo Kumo等烘焙甜點品牌。
餐飲小食作為消費者的剛需之一,已成為許多商場地鐵層的流量引擎。然而,餐飲小食品牌門類多樣,迭代速度也很快,我們通過以上案例可以看到,即使是成熟項目,仍要做到常換常新、與市場需求保持同頻,同時結(jié)合自身項目特點選擇到合適定位的品牌。